所謂離家出走,是指青少年在沒有得到父母允許的情況下,離開家庭或?qū)W校至少一天以上,且有意隱瞞其去向的行為。近年來,從各種媒體以及我們身邊可看到,青少年離家出走正逐漸呈現(xiàn)上升趨勢,這種很不正常的現(xiàn)象讓很多的家庭和學校束手無策,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。那么,這些本應在學校上學的孩子,究竟為何要離家出走呢?
一、青少年離家出走的成因分析
導致青少年離家出走現(xiàn)象的原因有很多,既有社會特別是家庭、學校等外部影響,又有孩子自身的心理缺陷、個性偏執(zhí)、人格障礙等內(nèi)部原因。
(一)、家庭因素
家庭是人生的避風港,是青少年社會化的理想場所,但是羽翼尚未豐滿的青少年卻選擇離家出走,這一非正常行為直接、清楚地告訴我們,作為第一重要因素的家庭及父母方面存在某種缺陷。據(jù)調(diào)查,當今社會中20%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,孩子的學習處在被監(jiān)控督促之下,壓力大、興趣低。還有17%的孩子常因不聽話遭受父母斥責、打罵,由于長期的壓抑,易形成逆反心理,出現(xiàn)矛盾沖突。還有10%以上的孩子處在不和睦的家庭中,4.8%的孩子因父母離異,常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,思想上無法溝通,有問題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幫助,這些家庭因素和孩子的離家出走都有關系。
當今父母可謂“望子成龍”心切,不斷地將成人的意志強加于子女,為子女規(guī)劃、設計未來發(fā)展的美好藍圖,要求子女參加各種成材培訓,小小年紀的孩子,又是畫畫,又是寫字,又是練鋼琴,又是學舞蹈,他們沒有自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,簡直成了父母手中的一枚棋子,任由父母擺布。雖然,今天的物質(zhì)生活愈加富裕,但孩子們卻感受到一種壓抑甚至窒息的感覺: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大,生長的空間越來越小;住房的空間越來越大,心靈的空間越來越小;外界的壓力越來越大,內(nèi)在的動力越來越小。苦悶和煩惱已成為孩子們的共同心聲,他們品嘗到的不是金色的童年、快樂的少年,而是生活的壓力和競爭的殘酷。家已經(jīng)不再是想象中的快樂天堂,而是一個束縛和“囚禁”自己的籠子。走出家庭,脫離父母的管束,意味著探尋屬于自己的自由活動空間,無拘無束地享受快樂生活。正象一首歌里唱的那樣,“走四方,路迢迢,水長長——”,毫無疑問,這里寄托著這些離家出走者的夢想和暇思。
請看一離家出走者給父母的一封信,主人公玲玲,17歲,南京某重點中學初三學生,“我決定離開這座生活了17年的城市,離開愛著我的父母親人,這個念頭已經(jīng)醞釀很久了,絕不是心血來潮,也不是受了什么突如其來的打擊和挫折。我只是對現(xiàn)在艱苦的生活感到極度厭倦,心理不能承受目前的這種狀態(tài),所以我寧愿放棄自己苦苦追求的重點高中、重點大學,放棄自己學西班牙語的理想。我要去尋找真正的自由,去尋找我自己可以支配自己生活的一個新地方?!边@個例子不就是青少年不負繁重壓力而采取過激行為的最好體現(xiàn)嗎?
再者,在青少年社會化進程中,社會規(guī)范的學習、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、遠大生活目標的樹立,這一切都需要父母的親情鼓勵與支持,然而隨著改革步伐的深入,生活節(jié)奏的加快,競爭日趨激烈,許多父母需要從事繁忙的工作,很少或較少有時間來搭理孩子,親子互動頻率較低,這些都是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原因。
(二)、學校因素
近些年,我們的教育體制雖有所改革,但對孩子的評價體制卻始終未變,考試成績的好壞仍然是評價一個孩子優(yōu)劣的主要標準,有的老師和家長只以學習成績論長短,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常常只能遭到歧視和冷淡,這使得部分孩子在重重壓力下產(chǎn)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,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,個別孩子選擇了離家出走。某市某中學一位校領導直言不諱地說:“升學率是每個校長、老師都不可回避的現(xiàn)實問題,學校只有將升學率落實在每一個孩子身上,學校才會被整個社會所認可。在此情況下,同時也引發(fā)了部分校領導和老師的心理疾病,為追求相應的升學率,為了將自己的平均分提高一點,常常把紀律和學習比較差的學生趕出課堂,或者是讓他們站著上課,有的甚至強迫學生自己找家長到學校,他們針對孩子的許多言行都大大扭曲或過火了,從而給孩子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,最終使孩子們產(chǎn)生強烈的厭學情緒。
(三)、社會因素
在社會的各種媒體里,我們不難看到很多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各種宣傳,就拿電視來說吧,很多電視節(jié)目宣傳的是暴力,有的電視臺經(jīng)常在假期播放所謂的古惑仔錄象,有的是來自港臺的宣傳暴力的,有的是江湖義氣的,有的是小小年紀就身懷絕世武功的,打打殺殺的場景誘導著許多未成年人,他們能不出問題么?一初三學生平時在家里一有空就學著打坐,經(jīng)常讓爸爸媽媽看他的眼睛是不是冒火,掌下是不是生風,時間長了見自己的功夫不見長進,一天早上,他拿了家里1000多元錢,獨自一人上少林寺,因為路不熟,花了好長時間才到,但是自己的錢已經(jīng)花光了,當父母找到孩子的時候,他已經(jīng)因為饑餓而躺在醫(yī)院里,這個孩子還很有毅力,見到雙親不是要求回家,第一句話就是要去學功夫。
如今,由于未成年人接觸社會的渠道正在增多,一些不法之徒誘導教唆孩子離家出走的案件屢有發(fā)生。除了以前的以“交筆友”、“介紹工作”為名進行欺騙之外,利用電腦網(wǎng)絡唆使孩子離家出走的現(xiàn)象也越來越嚴重。
(四)、自身因素
青少年在心理上處于成長的困難期、危險期,其中又以15到18歲這一階段表現(xiàn)得特別顯著。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發(fā)展的不平衡會表現(xiàn)出獨立反叛的一面,然而其內(nèi)心世界卻敏感脆弱,特別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。當他們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,又面對學業(yè)的巨大壓力時,就會通過一些極端的手段來釋放心中的抑郁。比如:離家出走。
而且,青少年階段的學生正處在“心理斷乳期”,開始從心理上依附父母,發(fā)展為獨立意向強烈。他們獨立活動的愿望日益強烈,迫切要求得到別人的尊重、信任和友誼。此外,這個階段的孩子精力旺盛,求知欲強,而實際的知識水平不高,缺乏社會經(jīng)驗,容易接受社會上某些人和事的不良影響,并在其引誘下走上邪路。
二、對策及建議
以上的種種的一切,都該讓我們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、所作所為了吧。
絕大多數(shù)孩子是因身心受到傷害才選擇離家出走的。但社會、學校乃至家庭卻往往稱他們?yōu)椤安钌?、“不聽話的孩子”或“壞孩子”。這對孩子們是極其不公平的,許多有離家出走行為的孩子在出走前都遭受著心靈的痛苦和煎熬,或正承受著父母離異之痛,或遭到父母劈頭蓋臉的訓斥、打罵,或長期不被家長、老師所關注,或被老師不分場合、不講方式地訓斥和批評,或有了意外遭遇后不敢告訴家長和父母,長時間憋在心里……如果做家長、做老師的能在那時醫(yī)治孩子內(nèi)心的創(chuàng)傷的話,許多孩子就不會有離家出走的極端行為了。對每個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講,離家出走的整個過程對他們都是身心的一場磨難,有的孩子甚至從此走上不歸路,因此,對出走后歸來的孩子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溫暖,但不能從此寵著他們,任他們隨意生活,在孩子回家以后,應該和孩子平心靜氣地談一談,如果孩子的出走是因為家長或老師引起的,家長和老師要先檢討自己,聽聽孩子對自己的意見。如果孩子是因為自己的情感問題或是一時覺得好玩而出走的,家長和老師要和孩子聊一聊離家后的艱辛,說一說家長和老師的惦念,并表明自己對孩子的理解和建議。
而要解決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問題,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:
(一)、正確對待自己的孩子,要看到他們的成長,尊重他們的人格,與他們建立親密平等的朋友關系,既不放任嬌慣,也不簡單粗暴。
(二)、關心孩子的思想和生活,隨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,以便于有的放矢地進行誘導;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問題后,要用平等的方式與之討論,啟發(fā)他們自覺地接收正確的,摒棄錯誤的,切忌不分青紅皂白,一味訓斥。
(三)、放下架子,父母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。如果在對待孩子上有不公正的地方,也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,從而縮短與孩子的心理距離。
(四)、對出走后歸來的孩子要歸于更多的關心和溫暖,絕對不能歧視和看死他們,更不能冷潮熱諷。
(五)、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態(tài)對待孩子,在生活和學習中給他們一個自由發(fā)揮的空間。增添生活的情趣,讓家庭充滿歡樂和親情;培養(yǎng)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愛好,讓孩子多參與家庭中的事務,讓他們對家庭有責任感。
(六)、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有出走的苗頭,必須及時查找原因,進而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,避免悲劇的發(fā)生。
而作為學校應注意以下幾點:
(一)、在教育上,要積極推進素質(zhì)教育,減輕學生負擔,開發(fā)學生潛能,促使學生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全面發(fā)展。
(二)、學校要針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。孩子小,空洞的說教不容易收到好的效果,所以教師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,抓住每一個契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。孩子一旦具備了健康、樂觀的心態(tài),就能大大減少處理問題的盲目性與片面性。
(三)、老師要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會遇到許多或大或小的問題,當孩子向老師傾訴時,千萬別以為孩子的事小而不屑一顧,要認真地和他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,在適當?shù)臈l件下給予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(四)、老師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和理解,使自己成為孩子的朋友,給孩子創(chuàng)造一個良好的環(huán)境。環(huán)境的影響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,團結向上的班集體,有利于孩子的良好情緒、健康心態(tài)的形成。
(五)、教師要增加對孩子青春期生理、心理的指導和輔導。
為了配合父母、學校的工作,我們的社會也應采取措施:
(一)、社會要改變對離家出走青少年的刻板認識,加強對他們的保護與管理,為他們提供一定的社會福利,給予他們所需要的關心和幫助。
(二)、同時,社會也要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以健康娛樂的地方,多設立一些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的機構和傾訴場所。
(三)、可以考慮成立一些離家出走孩子的臨時救助機構,給予他們所需要的關心和幫助,使其早日回到父母身邊,走上正常的軌道上去。
總之,孩子的可塑性大,只要認真地與他們溝通,讓家長和老師成為理解學生的知心朋友,走進他們的內(nèi)心世界,去理解他們的想法,尊重他們的選擇,發(fā)現(xiàn)他們的特長,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,學習的歡愉,及時疏導他們的心理淤積,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孩子,那么,孩子離家出走的現(xiàn)象一定會有所改善的。
學校于2008年12月由易勇華校長創(chuàng)辦為“湘潭少林文武學?!?。2017年12月經(jīng)湘潭縣教育局審批為“湘潭縣少林武術培訓學校”。2019年12月經(jīng)湘潭縣人民政府批示同意、由縣政法委、民政、司法、公安、教育等部門聯(lián)合現(xiàn)場考察審批,湘潭縣教育局辦理的一所民辦專門教育(工讀)學校。是一所為矯治不良未成年人開展的九年制學歷教育和心理教育、素質(zhì)教育、法制教育、武術培訓、軍訓擴展等活動的學校。
學校常年面向全國招收20歲以下的問題青少年(體現(xiàn)為:與父母、老師存在溝通困難、性格孤僻、自卑、自閉、極度厭學、沉迷網(wǎng)絡游戲、早戀、出走、打架斗毆、打罵或頂撞父母、抽煙、喝酒等不良嗜好)。學校接收學生后,根據(jù)不同情況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教育。采用軍事化管理從嚴要求學生。讓學生轉(zhuǎn)化后跟班文化學習及專業(yè)武術散打培訓。
湘潭縣青少年專門教育學校
聯(lián)系熱線:18873207978
學校地址:湖南省湘潭縣云湖橋鎮(zhèn)十字路口旁。